对不起,图片浏览功能需脚本支持,但您的浏览器已经设置了禁止脚本运行。请您在浏览器设置中调整有关安全选项。
今天是   天气预报: 本站搜索:
    
 
  现在所处位置:首页 >> 档案业务 >> 档案编研 >> 正文
 
60年天水城市记忆
 
http://www.nzjlz.com 中国28365-365.com (2011-8-30 10:08:12) 来源:
 
     

 

60年天水城市记忆

 

陈晓荣

 

    从1949年8月解放大军入城至今,天水这座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古城已历载六十春秋。60年沧桑巨变,天水这座古城已发展成为一个现代文明城市,以其独特的魅力展示于世人面前。
    解放初的天水千疮百孔、满目疮痍。人们居住着低矮的破旧土屋,街道狭窄零乱,布局随意逼仄,总体上是一个破烂的小城镇。
    六十年代中期,天水专区经济计划委员会制定了《关于做好城市建设规划调研提纲》,并成立规划领导小组,对天水城市建设进行了总体规划,确立了中华路、人民路和大众路三条主街道,将大众路定为市中心街道.1965年11月市区内的第一座桥——北关罗玉河桥开工,1966年4月竣工。1965年7月对东关罗玉河桥在原址进行重新修建,于1966年7月1日竣工。1968年建成一层高的百货大楼。
    六十年代末期,随着一批“三线”企业从外省搬迁到天水,天水开始由手工业为主的城市逐步向工业城市过渡,工业区不断得到拓宽。到七十年代初,天水城区开始形成了一批新型工业区,分布在藉河南岸、渭河南北岸。城区内也兴建了少量地方小厂。同时相应进行了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建设,开始了多层住宅楼的筹建。1972年,城区内迁新建厂家达30多个。
    七十年代中期,天水市南湖影剧院竣工落成;天水市百货大楼二、三层续建工程进行;天水市环城中路东段(人民公园至合作巷南口)工程竣工;天水市藉河南大桥建成通车;1979年12月,对秦州区自由路、大同路的路面进行了改造整修。这一时期天水城区已开始迈入了城市建设阶段。七十年代末期,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,一批商业区、住宅区、文教区相继建起,旧城改造步伐加快,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有了长足发展,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。
    八十年代初期,新华路、人民路、工农路、环城路、大众路、伏羲路、南明路都进行了整修拓宽。同时将百货大楼又增建到四层。
    八十年代中期,秦州区劳动路是当时天水城区最繁华的商业街,到九十年代进行了彻底改造。1985年对民主路进行改造,随后又对民主路、建设路进行拓宽(2002年10月又进行了大规模改造)。同时,对天水城隍庙(又称纪信祠牌坊)进行了修复。
    八十年代末期,天水旧城的改造步伐加快。在八十年代的城区改造中,人们脑海里记忆最深者算是“猪羊市”。现在我市的龙城广场(当时为凹陷的一片坑)下面,曾埋藏着天水历史上著名的贫民窟——“猪羊市”。“猪羊市”曾是宋代修筑大城西城时,留下的沟壑。清代光绪年间,陆续有外来商人开始在这里搭建店铺。清末年间,这里只有十几家店铺,后来形成了日用杂货及猪羊交易市场,人们习惯地称它为“猪羊市”。这里曾是天水城区棚户区最集中的地区,许多房屋简陋窄小,拥挤不堪,没有任何排水、防洪设施。夏天臭气熏天、蝇虫飞舞、垃圾遍地;雨季遍地积水,水灾时一片汪洋。上世纪九十年代,随着市中心广场的建设,“猪羊市”的101户居民告别了“贫民窟”,搬迁至新建的居民楼。“猪羊市”这块天水城区破烂的“龙须沟”被宽阔平坦的广场所替代。
    1987年11月建成的南湖饭店,位于秦州区大众路,是一幢七层的仿古性高楼,曾一度成为为八十年代天水的标志性建筑,直到二十一世纪的城区改造中拆除。之后,天水市文庙商场仿古建筑工程动工兴建,天水郡道路拓宽改建,迎宾路修建等,无疑给天水增添了新的气象。
    九十年代初期,随着五里铺藉河大桥的竣工通车,市中心广场附属工程的竣工,双桥南道路、南廓寺道路、计生路以及豹子沟桥、吕二沟桥和龙王沟桥的相继建成,使城区的交通得到了明显改善。九十年代中期,劳动路、解放路、岷山路街道得到了拓宽改造,中华东路、中华西路改造成了宽敞的步行街。九十年代后期,在加快城区街道改造的同时,将我市明代建筑南宅子、北宅子进行了修缮和维护。随后又将伏羲庙、玉泉观、南廓寺、城隍庙、万寿宫、李广墓、陇南书院、胡氏民居等城区重点景区进行修缮和保护,从而提升了秦州古城历史文化之韵味。

本新闻共2页,当前在第1页  1  2  

 
 
版权所有 天水市档案局 技术支持 天水在线
邮箱:tssdaj@126.com 联系电话:0938-6811921